4000億,一位90后IPO敲鐘了
2025-08-01 15:14 Figma

24000億,一位90后IPO敲鐘了

來源:投資界(ID:pedaily2012) 作者:王露

創(chuàng)投圈年度IPO出現(xiàn)了。

投資界獲悉,7月31日,協(xié)作設計平臺Figma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,成為今年迄今美股最大IPO項目。

本次IPO,F(xiàn)igma每股定價為33美元,開盤后一路大漲,截至收盤暴漲250%,市值達到563億美元(約合4000億元人民幣)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是自2021年以來美國風投支持的最大科技公司IPO。

公司創(chuàng)始人是位退學的90后。大二那年暑假,Dylan Field創(chuàng)立Figma,試圖把Photoshop裝進瀏覽器里,向工具巨頭Adobe發(fā)起挑戰(zhàn)。成立13年來,公司背后站滿了數(shù)十家風投機構,隊伍壯觀。

如今隨著上市鑼聲敲響,一場造富盛宴上演。

退學90后,剛剛締造一個超級IPO

正如大多數(shù)硅谷傳奇,F(xiàn)igma的故事要從一個天才少年說起。

出生于1992,Dylan Field從小就展露出數(shù)學天賦,六歲常玩的游戲是解代數(shù)題,中學更是愛上網(wǎng)頁開發(fā)和設計。有意思的是,他另一個興趣是表演,曾出演過微軟Windows XP的電視廣告。

17歲那年,F(xiàn)ield進入布朗大學就讀計算機科學和數(shù)學專業(yè),期間在領英等公司實習。轉折出現(xiàn)在大二那年,他進入新聞資訊應用Flipboard實習。這家公司以流暢直觀的設計見長,試圖在屏幕上復制閱讀雜志的感受,彼時剛從一眾資訊App里崛起。

“原來想法和設計這么重要。”Field萌生了創(chuàng)業(yè)念頭。2012年,他毅然退學,接受了彼得·蒂爾(Peter Thiel)設立的10萬美元“蒂爾獎學金”。第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是無人機,用于抓捕酒駕司機,但以失敗告終。很快,他與大學同學Evan Wallace開始著手創(chuàng)立Figma。

在他的設想中,F(xiàn)igma是一款在線圖形編輯平臺,所有用戶可以協(xié)同設計、發(fā)揮創(chuàng)意,類似瀏覽器版本的Photoshop。當時這類產(chǎn)品概念尚在萌芽階段,設計師大多使用本地軟件完成設計,再導出壓縮包發(fā)給客戶或同事,并沒有在線修改、批注功能,生產(chǎn)效率并不高。

這無疑是向巨頭Adobe發(fā)起了挑戰(zhàn)。“普通人學習使用Photoshop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。”Field表示,公司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使用免費、簡單的在線工具來發(fā)揮創(chuàng)造力。

然而,這條路并非一帆風順。創(chuàng)業(yè)初期,公司空有概念,產(chǎn)品路線、商業(yè)模式并不清晰,期間將產(chǎn)品設定為一款照片編輯器。在投資人看來,一切都是那么令人費解,不少人將其拒之門外。加上團隊成員大量離職,F(xiàn)igma一度陷入困境。

好在大家沒有放棄。經(jīng)歷無數(shù)次修改后,2016年Figma第一個正式版本才上線,先是以免費“Adobe平替版”收獲了第一批用戶,很快獲得了良好口碑。

同年,一樁收購案徹底改變了Figma的命運——微軟收購了軟件開發(fā)平臺Xamarin。該公司三百多個設計師全是Figma的初代用戶,F(xiàn)igma也隨之進入微軟碼農(nóng)和高管的電腦里。

他們的盈利模式很簡單——對于個人用戶和教育用戶,F(xiàn)igma完全免費;對于企業(yè)用戶,F(xiàn)igma則有不同檔位的收費標準。

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。到了2020年,遠程辦公興起,F(xiàn)igma契合了在線設計的需求,當年就創(chuàng)造了7500萬美元的收入。僅僅在2021上半年,F(xiàn)igma的活躍用戶就實現(xiàn)了翻倍。

如今,公司全力押注AI,發(fā)布Figma Make 2.0和生成式設計等AI驅動工具。只需輸入一句自然語言,就能自動生成一個可編輯、交互、迭代的產(chǎn)品原型。AI也成為此次IPO的核心敘事,招股書中“AI”一詞出現(xiàn)了超過200次。

營收情況令人印象深刻。招股書顯示,2024年公司營收為7.49億美元,同比增長48%。2025年第一季度,營收為2.28億美元,同比增長46%,凈利潤為4490萬美元。照此速度發(fā)展,F(xiàn)igma今年營收有望突破10億美元里程碑。截至2025年3月,F(xiàn)igma擁有1031家年付費超10萬美元的大客戶,同比增長47%,客戶名單里包括Netflix、Duolingo、Stripe等一線科技公司。

創(chuàng)業(yè)十余年,33歲的Field終于站上IPO敲鐘舞臺。

身后VC/PE云集,賺翻了

一路走來,F(xiàn)igma早已是創(chuàng)投圈的現(xiàn)象級項目。

種子輪融資來自創(chuàng)始人的“親友團”。早在2013年,Index Ventures領投了380萬美元融資,領英前CEO等投資人參與。而Index Ventures也是創(chuàng)始人前東家Flipboard的投資方。

“這些初出茅廬的年輕創(chuàng)業(yè)者們,愿意奉獻未來至少三年的時間,去嘗試打造一項意義非凡的技術。而不是像大多數(shù)硅谷人那樣,先投入六個月,不斷迭代再決定是否繼續(xù)。”Index Ventures合伙人曾這樣感慨,他在實習期就見過Field,印象深刻。

到了2015年,Greylock Partners領投了該公司A輪1500萬美元融資,Iconiq Capital、Index Ventures、OATV、Soleio Cuervo、Adam Nash、DJ Patil和Jeff Weiner等參與其中。

當中還有一段插曲,Greylock是最早接觸Figma的機構之一,卻拒絕投資。彼時合伙人認為這并不是個好生意,也談不上什么技術變革。直到A輪時,創(chuàng)始人帶著逐漸成形的產(chǎn)品上門,Greylock才改變了想法。

2018年,F(xiàn)igma宣布完成2500萬美元B輪融資,由凱鵬華盈 (Kleiner Perkins) 領投。此前投資方Greylock和Index等也參與了本輪融資。一年后,該公司以4.4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了由紅杉資本(Sequoia Capital)領投4000萬美元C輪融資。

高光時刻出現(xiàn)2020年,F(xiàn)igma完成由a16z領投5000萬美元D輪融資,Durable Capital、Index、Greylock、KPCB、紅杉資本(Sequoia Capital)和Founders Fund等機構跟投,公司估值為20億美元,躋身獨角獸行列。

融資神話還在繼續(xù)。次年,F(xiàn)igma完成2億美元E輪融資,較一年前估值增長了5倍,達到100億美元。由Durable Capital和摩根士丹利旗下Counterpoint Global共同領投,其他參投方包括Index、Greylock、Kleiner Perkins、紅杉資本(Sequoia Capital)和a16z。也是在這一年,創(chuàng)始人之一Evan Wallace因工作倦怠離開了公司。

隨后,嗅到威脅的Adobe試圖以200億美元價格收購Figma,但最終未被監(jiān)管機構批準。收購叫停后,Adobe向Figma支付了10億美元的“違約費”,比Figma此前的融資額還要多。

IPO前最后一輪融資是2024年,Durable Capital、摩根士丹利、a16z、紅杉資本(Sequoia Capital)、凱鵬華盈、Index、Greylock等投資方參與,融資額為4.16億美元。

招股書顯示,創(chuàng)始人Field是公司最大股東,IPO前持有5660萬股,并擁有對另外2670萬股的投票控制權。Index是最大機構方股東,持股占比17%。Greylock位居第二,持有16%的股份;其次是凱鵬華盈和紅杉資本(Sequoia Capital),分別持有14%、8.7%股份。

陪伴多年,創(chuàng)始人與身后投資人寫就一個互相扶持的創(chuàng)業(yè)范本。

IPO造富,創(chuàng)始人身家400億

這次史詩級IPO,帶來了一場造富盛宴。

令人眼紅的是,根據(jù)招股書Figma計劃發(fā)行超過3600萬股A類股票,其中新股增發(fā)約1240多萬股,老股出售則占2/3,現(xiàn)有股東們將出售近2470萬股,按目前發(fā)行價估算約8億美元。也就是說,大部分募資額將進入老股東腰包,集體落袋為安。

以創(chuàng)始人Field為例,他將出售235萬股老股,計算下來,這部分股票可以套現(xiàn)約7700萬美元。彭博指數(shù)顯示,F(xiàn)ield身價飆升至61億美元,但他反應平淡:“很長一段時間以來,我的關注點已經(jīng)不再是金錢了。”

最大贏家還有風投機構。如今,Index、Greylock、凱鵬華盈和紅杉資本(Sequoia Capital)持股賬面價值約240億美元。據(jù)Crunchbase報道稱,此次IPO機構方投資回報率超過10倍,這還是股價尚未繼續(xù)暴漲的情況下。

“Figma產(chǎn)生了巨大的財富效應,也是IPO市場的風向標。”一位硅谷分析師稱,“這將與超級獨角獸Canva、Netskope和Databricks的未來估值直接相關。畢竟對于獨角獸們而言,IPO的挑戰(zhàn)在于獲得他們想要獲得更高市值。”

悄然間,IPO狂歡正卷土重來。正如美股,2025年第二季度共有59家公司上市,融資總額達到150億美元,數(shù)量和金額均高于第一季度。

與此同時,多只重量級新股表現(xiàn)火爆——Circle上市首日股價較發(fā)行價飆升約168%,此后漲幅數(shù)倍。“英偉達親兒子”CoreWeave盡管首日表現(xiàn)平平,但上市以來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70%。

我們將目光移向大洋彼岸。據(jù)清科研究中心統(tǒng)計,2025年上半年中企境內(nèi)外上市共109家,首發(fā)融資額約合人民幣1213.60億元,同比上升分別為32.9%、158.7%。港股沸騰歷歷在目,A股也出現(xiàn)了IPO窗口,正如上半年科創(chuàng)板迎來首位90后敲鐘,影石創(chuàng)新上市首日市值700億,帶給身后早期投資方千倍回報。

說到底,一級市場的情緒,往往由退出決定。過去幾年,IPO收縮導致退出難成為共識。如今,VC/PE們看到了估值兌現(xiàn)的希望,這是一次久違的喘息機會。

然而,這場盛宴并非人人有份。沖到終點的,多是賽道龍頭和長期主義者。潮水涌來,有人順勢登船乘風破浪,將紙面財富兌現(xiàn)為真金白銀;有人卻只能在岸邊觀望。

誰都不想錯過。